近日,位于揚州市江都區郭村鎮張倪村的30畝草莓園內春意盎然,果香四溢。張倪村黨總支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張永明欣喜地說,“這幾天園內訂單較多,其中一張團購訂單就有2000多斤……”草莓園的“大豐收”離不開幾位“農技大咖”的指導,助力這一方熱土脫貧致富,促進了鄉村振興。
“目前有五位國內一線農技專家為我們提供指導,其中包括全國人大代表趙亞夫,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草莓研究室主任、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副會長趙密珍等一線‘農技大咖’,有了他們的助力讓我們鄉村振興更有底氣了……”張永明介紹,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總投資300萬元,前期以草莓種植為主導,逐步覆蓋到多品類、多層次、多渠道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發展模式。
小小的草莓園緣何吸引這么多一線“農技大咖”義務指導?張永明笑著告訴記者,2016年,萬順集團與張倪村簽訂合作協議,全國人大代表周善紅掛職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了解到村里的實際情況后,周善紅請來趙亞夫、趙密珍等多位專家,在草莓品種選定、種植模式、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把脈支招。當年底,合作社就完成銷售60萬元,“科技支農”“科技扶貧”的效應立竿見影。
說到近幾年園區的發展,張永明臉上寫滿了自豪,他說過去都是買苗回來種,如今也向外地供應種苗了?!霸谝淮钨徺I種苗中,我發現利用草莓的‘莖’可以實現‘種苗自繁’,這樣不僅自身不用購苗,還可向別的種植戶和周邊村民銷售種苗,這豈不是一件大好事?!闭f干就干,張永明帶領技術人員鉆研學習,在專家團的指導幫助下,很快掌握了“草莓匍匐莖繁殖法”,不但成活率高,品質還好。
2020年,“中國草莓之鄉”鎮江句容市白兔鎮發生水災,當地種植戶的種苗損失嚴重。合作社將10萬棵自繁種苗以每棵0.7元的價格賣給白兔鎮,僅此一筆銷售就達7萬元,這也意味著合作社由單一種植草莓變成了種銷結合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
草莓園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讓大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園內,一位正在清理雜草的大媽說,來草莓園上班,有了固定收入,越干越有勁頭。
“我們村過去是個經濟薄弱村,全村727戶中立卡建檔的貧困戶就達30戶。通過種植有機草莓,52名貧困戶家庭成員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睆堄烂鹘榻B,僅2018年,合作社就上交村集體純利潤近20萬元。現在,合作社自繁種苗也成了“香餑餑”,外地客商和周邊鄉鎮種植戶紛紛前來購苗,合作社盈利能力越來越強,張倪村也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內草莓采用了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高架無土栽培技術,草莓的營養來自專門培養的基質和營養液,成品草莓如同貨架上的貨物,采摘者無需下蹲和彎腰,就像進超市挑選商品一樣進行采摘,方便、干凈、衛生。
記者 丁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