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胡純波
3月10日,位于仙桃市彭場鎮的湖北卯金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一車車從養殖場運來的雞糞成為“香餑餑”。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期,公司有機肥生產迎來旺季。
“既改善土壤肥力,又可以促進復合肥中氮磷鉀的吸收,減少化肥使用量。”同日,在沙湖原種場,一輛輛旋耕機來回穿梭,在翻耕田地的同時,黑色的有機肥被悄悄埋在地下。當地村民已經習慣在種植水稻前,把有機肥當作底肥“肥”田。
養殖場“嫌棄”的雞糞,運到企業加工,再施到農田。在仙桃,這樣的循環“玩得越來越轉”。從2021年開始,仙桃市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000萬元,在全市范圍內試點綠色種養循環農業10萬余畝。
仙桃是蛋雞養殖大市,養殖糞污的有效處理是繞不開的問題。“堆在路邊、流進河里是污染源,無害化、有效化處理后肥田,就是節本增效的資源。”仙桃市農業農村局土肥站高級農藝師丁平介紹,變廢為寶人人都懂,難點在于怎么打通養殖戶、市場主體、種植戶形成利益共享的“閉環”。
土肥站站長王必武介紹,試點項目以推進糞肥就地就近入田利用為重點,通過財政補助獎勵支持,扶持一批糞肥入田利用專業化服務主體,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種養結合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帶動全市畜禽糞污基本入田,推動化肥減量化,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包括湖北卯金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內,仙桃市在郭河、張溝、彭場、長埫口等蛋雞主要養殖區域,遴選確定4家具有收集處理畜禽糞污能力的服務主體,并面向全市的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商品有機肥+配方肥”技術模式。
王必武說,項目實施過程,主要在全市7個鎮推廣前茬作物收獲后在油菜、小麥、水稻、毛豆等作物上推廣固態糞肥入田,實施面積9.75萬畝,在果蔬作物上推廣固態糞肥入田面積0.65萬畝,從源頭上解決養殖場糞污處理難題,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質量,推進“藏糧于地”戰略。
“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前水稻田三四天就要抽一次水,現在改善不少。”丁平告訴記者,農業部門對試點區域農戶走訪調查,發現長時間使用有機肥的田,土壤由板結變蓬松,“鎖”水能力更強。
蔬菜種植戶鄭朝銀,在彭場鎮中嶺村種植大棚蔬菜十多年,主要銷往武漢市場。“蔬果味道更為純正,而且品相好。”他介紹,有機肥種出的農產品品質更佳,最近幾年的客戶全是“回頭客”,自己只管種、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