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王政
做好新時期長江大保護,用好數字信息技術是重要抓手。
近日從湖北移動獲悉,今年起,該公司將投資近10億元建設“智慧長江”,逐步把我省沿長江7000余個通信基站從4G升級為5G基站,預計2025年前完工,打造集“智慧航道管理、遠程禁捕執法、應急指揮調度”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
長江海事執法效率提升一倍
5月24日,在武漢長江大橋橋頭堡,武漢移動公司施工人員在路燈桿下作業,將最新一代5G天線鑲嵌到路燈桿身上。測速結果顯示:長江大橋橋上5G上網速率已接近1GB/秒,較過去提升了3倍,能有效服務橋面、江面的數字化交通管理。
在漢口江灘的蘆葦蕩旁,武漢移動公司另一組施工隊員爬上數十米高的宏基站桿塔,通過技術手段克服水上信號“鏡面反射”問題,確保長江江面5G信號“不打折”。截至目前,武漢江灘龍王廟至長江二七大橋段已建設完成5G宏基站46個,實現了長江武漢段5G信號全覆蓋。
江面5G網絡全覆蓋,宜昌率先嘗到甜頭。
去年4月,長江航運首個“5G+北斗”智慧海事項目在宜昌落地。在傳統模式下,船舶進入錨地要沿途尋找錨泊位,不僅會增加碰撞風險,也讓船舶監管變難。江面5G網絡覆蓋后,船員不用像汽車司機那樣,等進了停車場再去找停車位,而是通過船載智能終端提前“鎖定”錨泊位,實現了“船找位”變“位等船”。
“海事執法效率提升了一倍。”宜昌海事局港區海事處執法人員介紹,以前海事現場執法都是紙質記錄,回港后再統一手工錄入,效率低下。現在通過5G移動執法終端,現場視頻能及時回傳,實現海事執法一鍵查詢、一鍵歸檔。利用5G+北斗毫米級高精度定位,還能及時提醒偏航船只,讓長江航運更安全。
5G無人巡邏船將下水
嘉魚縣地處長江新螺段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去年底,湖北移動5G禁捕智能監控系統上線以來,執法人員已破獲多起非法捕撈案件,有效震懾了不法分子。
該系統通過搭載在江邊基站上的熱成像云臺攝像機,可實時抓拍分析捕撈船只、人工捕撈、一人多桿等非法捕撈和垂釣現象。若執法人員趕到現場時,非法捕撈人員已逃離,系統通過對非法捕撈人員人臉識別、交通要道車輛軌跡分析,能完善禁捕抓拍證據鏈。
“禁漁執法不再用蠻力,改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嘉魚縣漁政執法人員表示,智能識別、秒級預警比人工巡查和電話舉報效率更高,而且做到了全天候監控,解決了嘉魚縣水域面積大、異常天氣多、防護人手相對不足問題。
此外,湖北移動還打造了5G無人船控制平臺,通過搭載水質監測傳感器、專業聲吶、高清攝像頭、警示燈、高音喇叭等設備,用5G無人船開展江面巡邏及水質監測等工作。
按照規劃,湖北移動將打造長江經濟帶中部算力網絡樞紐,構建“同城1毫秒、同片區2毫秒”時延圈,讓更多智能應用融入“智慧長江”,助力湖北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