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發表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咨詢總結,下周一(30日)正式接受同股不同權新經濟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行政總裁李小加預期,很快有不下于10家按新例提交上市申請,首批可于6月或7月上市。
據了解,內地智能手機和軟件開發商小米極大機會在下周就會提交上市申請,成為首批同股不同權港股。
循新例申請生科企業占多數
從阿里巴巴醞釀上市觸發爭議,4年多時間經歷阿里赴美上市、首次咨詢被駁回以至重啟討論,李小加形容是“很長的旅程,也是很好的旅程”,感謝業界多年合作和支持,認為新上市制度更貼近市場、具競爭力,香港可孕育更多創新公司。
李小加預計,首批循新例申請上市公司中,生科企業占多數,但規模就不及同股不同權公司。對于吸引海外上市中資公司在港第二上市,李小加稱已與不少公司接觸,相信這批公司也會回歸亞洲交易時區,在港上市和“回家”分別不大。
港交所表示,本輪咨詢共收到283份回應,絕大部分支持港交所建議,反對意見中,沒有任何實質建議能達廣泛共識。最終《上市規則》修訂內容和指引信,都和咨詢文件大同小異,僅在個別范圍略作厘清(見表)。
定義資格留彈性“這是藝術”
港交所于定義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保留彈性,承認需由上市科和上市委員會作主觀判斷,李小加重申:“這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難以設下清晰界線。”他相信95%個案都不會有大爭論。
在最終修訂中,港交所不再要求最多持有較高投票權股東合計最多持有50%經濟權益的規定,但相關股東若持股逾5成,就不可享“1股10票”的最高投票權比例,確保同股同權股東至少有10%投票權。另外,港交所澄清無意令同股同權股東可修改組織章程,去除不同投票權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