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防控影響,許多消費者的春節消費計劃不得不改變,原計劃的跨省旅游,或取消,或不得不改成同省同城的周邊消遣,而這樣的消費趨勢,已經在去年的十一期間出現。根據文旅部的消息,鄉村游、本地游和周邊游已經成為假期游客出游的熱點。天眼查大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提供本地游、周邊游相關服務的企業數量超334萬家。
不過,同樣是本地游、周邊游,也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本地游、周邊游不再局限于外地游客的大巴車一日游、兩日游,而是本地消費者在本地的深度游、休閑游、度假游。畢竟,消費者的休閑度假需求,一直存在,不出省而在居住地周邊度假,已經成為消費新趨勢。
對于旅游業者而言,這樣的市場變化是巨大的。不過,從業者應當意識到,即便沒有疫情,這樣的市場變化趨勢也會出現。要知道,隨著消費者收入結構和消費心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其旅游形式不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而是合家休閑度假,找一家有特色的酒店,尋一處山林海灘,關掉手機,遠離喧囂,躺平放松。
換言之,如果城市郊區的度假村,還停留在賓館住宿服務的階段,至多增加溫泉、洗浴和自助餐,休閑游樂項目有限,自然很難吸引消費者留宿消費。同理,如果鄉村游還停留在小燒烤、農家飯、農家樂的狀態上,缺少現代農業旅游和消費產業鏈,同樣難以形成競爭力。
也就是說,包括賓館、餐飲在內,旅游業從業者需要思考,如何立足于自身條件和服務特色,滿足本地消費者的休閑度假之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休閑產業群中找準自身定位。而地方在產業布局時,也要為具有本地特色和消費吸引力的休閑產業留出發展空間,一旦跨省旅游恢復既往水平,不同城市不同特色的休閑產業,也將形成各具特色的競爭優勢。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旅游相關從業者不要簡單認為,這個春節“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在滿足當地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優化服務項目吸引本地游客休閑度假,這不僅能在年關之際維持住資金流,也能為疫情后的度假消費時代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