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式滋補憑借深厚的養生文化底蘊,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健康選擇。以中國傳統三大滋補品之一海參為例,它正打破傳統消費邊界,從父輩餐桌上的宴席硬菜,到如今年輕人手邊的日常滋補品。
9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大連海參品牌上品堂共同發布的《2025海參滋補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海參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428億元,并以超過7%的增速持續擴張,有望于2026年突破1600億元。
曾經被認為“老氣”的海參,憑什么能征服愈發挑剔消費者?報告提出,在新養生生活方式下,海參行業正迎來消費需求變革驅動的升級擴容。健康營養強化、質價比升級、風味食法創新三大趨勢共同推動海參從傳統滋補走向科學化、大眾化與日常化。
首先看營養。
上品堂品牌創始人、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旭升已從事海產行業36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很長一段時間里,滋補品市場確實存在價格虛高、功效不及預期等信任問題,這和市場中存在的一些不透明現象緊密相關。
“比如在傳統的干參時代,水發海參在泡發的過程中會大量流失營養物質。但為了讓海參個頭大,很多商家就會注水,越大注水越嚴重,功效能好嗎?”劉旭升說。
在消費升級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下,海參市場也正逐步從傳統干參、即食便捷、高營養品質階段,邁入“自然鮮養”新紀元。
尤其是在養生年輕化的趨勢下,傳統品類也正試圖通過推出新產品、打造新品牌的方式,迎合當下年輕人日益增長的養生需求。以上品堂新推出的有機鮮燉海參為例,以鮮燉工藝結合“雙艙鎖鮮技術”,讓海參也可以“開蓋即食”。
其次看質價比。
《報告》的調查顯示,超三成海參消費者接受10%以上品質溢價,當前海參消費者的核心訴求正從“貴即好”轉向“好且值”,尤其關注全鏈路品控、權威認證及過程信息透明。
這一趨勢無疑將倒逼行業告別低價競爭、以次充好亂象,轉向以透明化和硬品質構建信任基礎的品質升級新階段。
劉旭升提到,中國傳統的滋補市場里蟲草、海參和燕窩這三大類中,蟲草和燕窩的產品研發很快,因為行業里都誕生了頭部企業、頭部品牌。但海參產業還處于產品研發的初級階段,也存在不少企業打“價格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如今海參市場的容量已經超過1400億元,但是還沒有一個公司銷售額能超過30億元,都是規模較小的公司之間的競爭。”劉旭升期待行業出現更多領軍品牌,讓市場的競爭更加趨于有序和健康。
最后看食法。
報告指出,在政策規范、冷鏈升級與消費需求提升的多方推動下,行業正向高品質方向發展。標準化、可溯源等已成為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推動市場步入高質量消費新階段。
從海參食法的進階過程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滋補品產業正在從“經驗導向”走向“科技導向”。劉旭升強調了科技對有機鮮燉海參的加持,低溫熟化、低溫殺菌的技術保留了海參的營養和味道,全球冷鏈物流的發展便利了冷藏儲存,都對行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
一根熟海參包裝在一個名片盒大小的精美鎖鮮盒里,只要按照提示拉開蓋子,使用備好的刀叉,就可以輕松享用。報告提到,鮮燉海參憑借其可靈活融合多樣口味、食材新鮮、食用便捷等優勢,迅速成長為高增長品類。
但整體上看,海參市場仍處于品類拓展的階段,行業生態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劉旭升看來,海參行業需以創新打破“灌木”圍局,邁向“森林”生態。通過即食、鮮食、鮮燉等產品迭代精準響應消費需求,堅持品質化與大眾化并行,讓海參既代表高端滋補,也能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最終形成“參天大樹引領、多元業態共生”的健康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