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間,東陽光(股票代碼:600673.SH)披露2025年半年報。公告顯示,東陽光2025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24億元,同比增長18.48%;實現歸母凈利潤6.1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70.57%。這一跨越式增長的背后,是政策東風、技術創新、長遠布局共振的必然結果,更彰顯了東陽光在產業變革浪潮中精準的戰略眼光與高效的執行能力。
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東陽光已形成“高端制造穩底盤,科技創新拓空間”的發展格局。2025 年上半年,化工制冷劑業務為本次業績大增奠定了堅實的利潤基礎,液冷與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均實現營收突破。
戰略新極一:液冷科技全產業鏈布局,構筑行業壁壘
在AI算力爆發的時代,隨著服務器芯片功率邁入千瓦級大關,傳統風冷技術已難以滿足數據中心散熱需求,液冷技術成為行業公認的主流解決方案。東陽光憑借對產業趨勢的精準預判,在冷板式與雙相浸沒式液冷兩大方向同步發力,并與中際旭創成立合資公司,構建起覆蓋“材料-部件-系統”的全產業鏈優勢,成為市場上少數能同時提供核心材料、關鍵部件及整體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
材料層面,東陽光依托氟氯化工領域的深厚積淀,實現氟化冷卻液的自主供應,可靈活適配冷板式與浸沒式兩種技術路徑,自供模式既牢牢掌控成本主動權,又確保材料性能與下游需求的高度匹配,成為技術落地的堅實根基;液冷部件層面,多個核心部件實現自研、已具備產業化能力,并與頭部液冷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對接多個重點項目,目前已涵蓋1.4MW CDU、冷板等成熟產品。同時,更高散熱功率的 CDU、光模塊及交換機研發也在穩步推進中;系統集成層面,東陽光打造“系統級-機柜級-服務器級”全鏈條解決方案,持續配合客戶部署液冷智算節點樣板間。由此,東陽光實現了從材料研發到系統集成的垂直貫通,為AI時代的散熱需求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東陽光的液冷市場拓展戰略布局呈現“政策卡位 + 生態共建”的鮮明特點。東陽光與韶關市政府深度合作,計劃入駐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液冷設備制造與超級電容研發基地,借勢“東數西算”戰略構建完整產業鏈,依托政策紅利與區位優勢,為打造液冷、超級電容與 AI 產業集群奠定基礎。東陽光與中際旭創合資成立的廣東深度智冷科技有限公司,則聚焦千億級液冷市場,雙方整合光模塊、散熱技術優勢,通過全鏈路資源強強聯合,打造從芯片端散熱到系統級方案,在智算中心等關鍵場景搶占全球產業鏈核心環節,推動技術標準制定與商業化落地的協同發展,目標直指全球液冷熱管理領域的領軍地位。
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是東陽光保持競爭力的核心密碼。通過對上下游供應鏈的深度調研與戰略合作,東陽光已與頭部液冷企業形成資源聯動格局;投資參股浙江芯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浸沒散熱解決方案的互補協同;入股常州縱慧芯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則借助液冷技術與光芯片的強互補性,開發更高效的整體散熱方案。
按照發展規劃,東陽光有望在3-5年內成為國際一流的液冷核心部件、材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目標客戶群體涵蓋小型驗證項目、股東方客戶資源項目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屆時在千億級市場中的份額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為東陽光貢獻可觀的增量收入。
戰略新極二:智能機器人開辟增長藍海,商業落地快速突破
東陽光的另一大新興業務智能機器人同樣在2025年上半年貢獻業績。
當前,智能機器人行業正處于技術爆發與政策催化的雙重機遇期,國務院新聞辦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5.6%,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已開源550多萬條訓練數據,行業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規?;瘧?。垂直場景數據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核心驅動力,通過特定場景的真實部署積累數據,形成數據飛輪、優化模型性能,提升機器人可靠性,推動規模化部署,最終反哺更多數據、更多場景。東陽光以“全棧自研、垂直整合”為戰略支點,在這一賽道上實現從布局到商業化的快速突破。
東陽光牽頭組建的湖北光谷東智具身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匯聚了智元機器人的全棧式技術能力、北武院的AI算法優勢與靈初智能端到端的模型開發實力,構建“核心零部件-本體研發-數據采集-規模量產-場景落地”的完整閉環。多方協同模式,不僅縮短了技術轉化周期,更是打通了機器人本體到行業應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東陽光已形成系列產品矩陣,依托東陽光集團電子新材料、氟氯化工、生物醫藥、大健康、煤礦、鋰礦等眾多業務板塊的多元應用場景、豐富的行業運營經驗與海量行業數據,布局商業服務、消費級、工業制造及特種環境應用等場景。Luman H系列聚焦商業服務場景,可勝任迎賓接待、營銷服務等工作;Luman S系列則深入消費級市場,覆蓋養老陪護、家庭服務等 C 端需求;數采制造機器人與工業掃地機器人則精準對接工業制造、智慧工廠等 B 端場景。
記者注意到,2025 年是東陽光智能機器人業務的里程碑之年。3月,光谷東智已實現首批 7000 萬元市場化訂單突破;7 月,首款交互服務機器人“光子”在北京鏈博會發布,1.7 米高的人形機器人搭載垂域大模型,能靈活應對展廳講解、政務咨詢等多元場景,目前已簽約小批量訂單。另一方面,產能建設同步推進,湖北工廠一期年產能 300 臺的產線已投產,二期擴建工程正加速籌備,為規?;桓兜於ɑA。
未來,東陽光智能機器人業務將以武漢總部為核心,建設融合多生產場景的數據采集工廠,通過模型訓練不斷提升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與自主決策能力。在應用端,重點拓展智能制造、康養陪護、危險作業等領域,同時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打造湖北具身智能生態集群。
基石業務:化工新材料與電子元器件筑牢發展根基
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東陽光的化工新材料與電子元器件業務共同構成東陽光業績新高的堅實底盤。其中,化工板塊以制冷劑為核心引擎,在行業轉型期占據戰略高地,而電子元器件業務則憑借全產業鏈布局,在新興應用場景中持續突破。
化工新材料板塊作為東陽光的核心支柱,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制冷劑行業處于關鍵轉型期,第二代產品加速退出,第四代因成本與專利限制暫時難以普及,第三代制冷劑成為市場絕對主力。在配額管控下,供給格局穩定,而下游需求持續增長,推動行業進入長期景氣周期,數據顯示,主流產品 R32 價格從2024年初的1.7-1.8 萬元/噸躍升至5.7-5.9萬元/噸。
東陽光作為華南地區唯一擁有完整氯氟化工產業鏈的企業,2025 年手握約 6 萬噸第三代制冷劑配額,穩居國內第一梯隊,充分享受價格上漲紅利。配額優勢不僅為東陽光鎖定穩定的市場份額,更在價格上漲周期中轉化為快速增長的利潤。同時,東陽光未雨綢繆儲備第四代制冷劑技術,以“一代主導、一代儲備”的技術梯隊,持續鞏固行業地位。
化工新材料板塊另一大業務氯堿化工則在2025年上半年強勢擴張。東陽光擁有廣東省最大氯堿化工生產基地及“鹽礦-氯堿-制冷劑-氟精細化工”完整產業鏈條,通過參與破產重整江西藍恒達化工,東陽光獲得17 萬噸折百堿年產能,形成雙基地格局。報告期內,藍恒達盈利水平同比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雙基地有效提升東陽光基礎化工原料領域市場話語權,并通過全產業鏈協同效應,為制冷劑等核心業務提供穩定原料保障,筑牢成本壁壘。
電子元器件板塊則以全產業鏈布局展現穩健實力。東陽光通過“電子光箔-腐蝕箔/積層箔-化成箔-鋁電解電容器”完整鏈條,實現從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掌控。與日本東洋鋁業聯合研發的積層箔,憑借高比容、小型化等優勢,其烏蘭察布生產線投產后客戶拓展順利。鋁電解電容器種類豐富,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客戶名單中三星、海信、TCL 等知名企業的身影,印證了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東陽光超級電容器業務取得多項突破,為電子元器件板塊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東陽光設立廣東東陽光超容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超級電容器及混合型電容器的研發與市場開發,并與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成功簽署兆瓦級訂單。為配套產能,烏蘭察布積層化成箔項目與浙江東陽超級電容器基地穩步推進,新設的浙江東陽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將助力超級電容器產業化,進一步提升東陽光在新興賽道的競爭力。
戰略定力:產業深耕鑄就長期價值
東陽光 2025 年上半年的業績爆發,并非偶然的市場機遇,而是東陽光長期把握技術與商業趨勢、持續資源整合的必然結果。東陽光從電容器業務起步,逐步延伸至氟氯化工、液冷科技、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東陽光的產業拓展方向始終立足實業、面向未來,圍繞新材料核心能力構建產業集群優勢。
這種戰略定力體現在三個維度:其一,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例如,東陽光的液冷技術早在 2016 年就開始布局;其二,堅持產業鏈垂直整合,從基礎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掌控,使東陽光具備成本優勢與快速響應能力;其三,對產業趨勢的深刻把握,在制冷劑配額政策、液冷需求爆發等關鍵節點,都實現了精準布局。
未來,東陽光將致力于在 5-8 年內成為國際領先的新材料科技公司。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化產業鏈協同、聚焦新興市場、強化資本運作等戰略舉措,將短期的業績增長轉化為長期的競爭優勢。在 AI與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東陽光正以高端制造為錨,以科技創新為帆,打造高端制造企業向科技創新巨頭轉型的成功范式。
東陽光的實踐表明,在產業變革的時代,唯有保持戰略定力,深耕核心能力,方能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創造持續的企業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