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運作已步入正軌,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這類產品的發展仍需多方的努力,包括監管層政策的支持,以及相關機構的投資者教育工作等。
在投資者客群拓展方面,2019年4月監管層下發的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內部審核的相關文件中,就強調試點僅面向機構客戶發售,且認申購金額需在100萬元以上。而根據最新披露的招募說明書,6只浮動凈值型貨基仍明確“不向個人投資者銷售”,且后續投資者單筆申購的最低限額為100萬元。
事實上,以存續的傳統貨基為例,規模較大的產品確實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10只貨幣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中,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80%的有9只。換句話說,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規模的長足發展,同樣離不開個人投資者的支持。
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不可否認的是,傳統貨幣基金可以帶給持有人更好的投資體驗,相較之下,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的凈值波動偏大,且可能出現負值。因此,相關基金公司和第三方渠道做好投教工作,幫助投資者正確理解產品的運作模式,以及認同凈值化的趨勢也成為了當務之急。
在賈志看來,相較于傳統貨基,浮動凈值型貨基的凈值波動和運作更加透明,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后,各類資管產品凈值化成為大勢所趨,浮動凈值型貨基也有望成為更多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選擇。雖然當前市場環境導致產品規模縮水,但若未來出現風向轉變,同時監管方面給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則這類產品也將迎來規模的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