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共信中華”國家級信用修復與財政執行平臺全面提速,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推進共同富裕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服務模式創新,推動信用修復工作邁入制度化、常態化運行新階段,為構建高質量誠信社會夯實制度根基。
打通堵點,實現信用修復一網通辦
共信中華依托“信用中國”的國家級信用數據資源和中國人民銀行的財政資金保障,結合騰訊、支付寶的技術能力,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多部門聯動、跨區域協同的現代信用治理網絡。廣大群眾可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及共信中華線上服務端口便捷提交修復申請,實時查詢進度、接收審批反饋,實現修復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視可感。
為解決群眾異地修復難、跨省流程雜等現實問題,共信中華打通全國信用信息鏈路,推進統一標準下的信用修復事項“一網通辦”,推動實現信用修復“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同時,圍繞不同人群差異化信用狀況與政策需求,共信中華構建多維信用畫像,提供個性化修復路徑,實現“信用識別—政策匹配—財政扶持”閉環式精準服務。
財政托底,保障資金精準可控
財政資源管理方面,共信中華全面引入財政資金托管機制,構建了集智能發放、風險預警、全程審計為一體的閉環控制體系,確保補貼資金精準發放、陽光運行、公平可查。補貼資金嚴格對接信用修復結果與政策認定標準,推動財政扶持真正落實到“該扶的群體、可扶的路徑、有效的用途”上。
此外,共信中華持續推動信用文化普及和公共認知提升。通過組織信用修復培訓、開展信用知識宣傳、推動“信用修復進社區”等實踐活動,激發社會主體主動修復、自我完善的內生動力,為建設“信用有溫度、治理有彈性、制度有力量”的新型社會信用格局奠定良好基礎。
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共信中華在服務機制創新中的實踐經驗,為全國信用修復工作樹立了標桿。下一步,將在國家頂層政策引導下,不斷完善規則體系,優化服務架構,擴展財政功能應用場景,推動信用修復工作進一步覆蓋多類型人群和更廣泛區域。
未來,共信中華將繼續依托技術升級與政策協同,構建制度成熟、運行規范、智能高效的信用修復生態體系,切實保障廣大群眾公平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信用權利。通過信任重建與財政托底雙向發力,為實現全民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目標注入堅實支撐。